汝慕文学 > 历史古言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三十三章 鲁山悍匪何足惧,人狠还是苏和泰

第三十三章 鲁山悍匪何足惧,人狠还是苏和泰(1/4)

  赵家。

  厅堂上赵老爷子气压低沉,下方的赵爹和赵二叔,还有梁姥爷、张光烈等脸色也都不好看。

  虽然他们的话为赵家兜回了一些底儿,但具体到真金白银上,张松年、张松岭还是影响不小,最终龙路口里的‘捐献大会’给老赵家留下了一个不小的窟窿。

  以三百人为限,每人每天一干一稀是少不了的,不可能吃的全是白面细粮,但把粗粮兑换成细粮后每日每人消耗两斤细粮也不能算多,三百人就是六百斤细粮,也就是五石。

  而这般要持续多少日子呢?

  上头根本就没一个明确的说法,那就放宽了讲,一百天为计,这就是五百石细粮。

  只此一点便完全可以把一个普通的小地主之家给掏干榨净!

  如今可是冬季,到来年春后的这段时日,粮价正是高峰,一石百二十斤小麦价格不低于一两五钱白银。五百石细粮又是多少银两?

  反正未发迹前的赵家是万万拿不出这笔银款的。

  而五百石细粮还只是丁壮们诸多最基本的消耗之一。除了粮食,除了柴碳这点小头,最重要的还是年关和春耕这两道关卡,前者你总要发下赏赐的!

  何况那么多天里,你也不能每日里都只让民壮们啃窝头,不说隔三差五的就打一打牙祭,但十天半个月里你也重要让他们见一见油腥的不是?

  而后者呢?耽搁了春耕,那可是关系到一整年的大事。如何抵消这个不满,唯钱而已!

  再加上这期间还有受伤生病的,大冬天里守夜值班,要说百十日中都没一个生病的,那是不可能的。寻常百姓尽可能的窝在家里,冬季也是病情的高发季呢。

  而赵家作为管事人,能撒手不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