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历史古言 > 表妹怂且甜 > 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1/5)

    武德五年三月十七, 微雨。
    时隔不足半个月,徐静书走进光禄府, 站在当初作为“堂辩”考场的正堂里。
    这一次,端坐堂上主位的不再是主考官,而是光禄少卿顾沛远。
    虽说光禄府主官乃位列三公九卿之一的“光禄卿”,但历朝历代多数光禄卿多只是尊贵荣衔。通常是由功勋卓著但德高望重、深受帝、后信任的尊长者担之, 重大国事上常需参考他们的意见。
    但因这类人物通常年事已高,光禄府多数实际事务决策权都在光禄少卿手中。
    自武德帝立朝建制以来,光禄府责权范围经过数次调整, 权力已比前朝大得多。辖下不单有号称“帝王手中最后一把匕首”的金云内卫、虽无实际官职却能影响当朝国政方向的智囊国士们;还负责统筹官考事宜,并管理、补训每年官考招录上来但不能即刻上任的“试俸官”们。
    对于年轻的试俸官们,光禄府会给出无休无止的补训教导与稽核。若在稽核中大意差错,“试俸”将立刻结束,遣回原籍自行另谋出路。
    至于那些次次都能通过光禄府稽核的试俸官们,则需在不断稽核中耐心等待各部出现官职空缺。
    当各部出现官职空缺时,便会依照光禄府的稽核记档及光禄少卿的意见从“试俸官”中起用合适人选。
    也就是说,“徐静书们”在通过“文武官考”这第一道坎后, 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光禄少卿顾沛远这座大山。
    顾沛远所外显出的性子温和文质,说话不疾不徐,面上常带三分笑,却并不会给人虚伪敷衍之感, 倒是让人如沐春风。这样的人其实很容易给人以“柔善可欺”的错觉。
    但只要想想“光禄少卿”离位列三公九卿的“光禄卿”仅一步之遥,就知此人绝不简单。
    须知顾沛远此时年岁才不过三十五六。单就这点,足以说明顾沛远不可小觑。
    这样的人, 其温和斯文只是出于良好教养及自身的好品行,绝不表示他庸碌、好糊弄。尤其在公务上。
    这是赵澈昨日黄昏在泉山上特意提醒徐静书的。
    ——不要试图与他虚晃花腔。无论他问什么,你只管言简意赅照实答。
    ——若他要你做选择,顺从你自己的心意。
    想起赵澈的叮嘱,徐静书深吸一口气,原本因忐忑而急促的心跳慢慢平和下来。
    她虚虚垂眼看着地面砖石上的图案,耐心等待着顾沛远发问。
    主座上,顾沛远慢条斯理放下手中茶盏,温声开口:“最初时是缘何想要考官?”
    “家贫,投亲寄居来到京城,得亲族庇护有了读书的机会,便想好要考官谋差,以此立身、糊口。”
    徐静书诚实到这般地步,显然让顾沛远有些意外。
    他眉梢轻扬,笑意渐深:“可本官查阅你文试答卷,对‘为官之人当如何清正持身’颇有见地,行文间所透露出的襟怀抱负也颇高远。难道竟只是为应付官考而笔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