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其他小说 > 玛丽的十九世纪[综名著] > 12、Chapter12

12、Chapter12(1/5)

      九月下旬,一叶知秋。
      玛丽完成了有关《伦敦公共交通出行指南》·「地铁篇」的全部编写工作,将文稿呈交给研究室的乔治教授审核。
      据悉这套指南会在万圣节前出版上市,如果销量达标还会给一笔额外的稿费奖励。
      也许是几百英镑?
      玛丽没太在意,编写地铁通行指南所带来的收获,早就不在编撰工作本身。
      阿贝尔行长为感谢金库保卫战的成功给出了丰厚谢礼金。假设她再破获几起相似案件,轻轻松松就能在伦敦成为有豪宅一族。
      不过,金库打劫案可遇而不可求,短期内应该不会上演第二次。
      此次未完成式的大劫案引发了一系列震荡。
      不仅在伦敦范围内,当消息传到欧洲、东方、美洲等各地,各家银行、古董行、珠宝行等,但凡在地下库房储存了贵价财物的商家都准备加固防盗与安保措施。
      不必惋惜,生财有道的办法远不止一条。
      盯上劫匪的本意就不是求发财,更多是为了平淡生活增加乐趣。若想求财,自然还有别的途径。
      近日,玛丽闲来逛一逛金融城,阿贝尔行长贴心安排了助理作为向导。有人指路,即便是丝毫不懂的外行,对于股票、外汇、期货、航运、保险等等各类交易也可以瞧个热闹。
      当然,玛丽不是外行。
      十九世纪的金融市场也没有一百五十多年后复杂,但她不会掉以轻心地自持有前瞻性眼光而无视时空差异。
      电报通讯是目前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三年前,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这也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即便如此,如今的金融交易依旧与高效差了一大截。人们无法想象充斥着交易所大厅挂满电子屏幕的实时动态更新,更不谈通过互联网获得瞬间知晓地球另一侧发生的事。
      现在,仅以获知每只股票的价格变化举例,商人们只能通过阅读定期的交易指数纸质报告的方式获得。
      人们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待交易所的行情员每隔几小时汇总新数据,再一批一批地打印汇编成册。
      交易所大厅的吵吵嚷嚷成为常态。信童们急于获得最新指数给雇主送去,而等商人们或经纪人们看到报告,那可能已经两三个小时前的数据。
      这绝对脱离了「实时」一词。
      时间就是金钱,金融玩家们无一不嫌弃他们获得的金钱不够多,谁不想追求高效。
      有需求,就能发现商机。
      玛丽搜罗了一堆新闻报刊以及资料,确定上辈子在19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股票自动报价机仍无影踪。并不奇怪,两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存在小差异,当具体到某一发明就更可能存在时间差。
      那不是太过复杂的机器。乍一看有点像是自动版的打字机,体积也是差不多大小。
      制作这种机器需要结合电报通讯技术的部分原理,通过电报线路获得来自另一端的股票价格,随后将数据的变化持续不断地自动打印在纸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