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历史古言 > 替嫁宠妃的养成日常 > 40、教训

40、教训(1/6)

      隔壁小院里, 秦念月正慢慢泡茶。
      她的眼圈有点泛红。
      这座家庙建于谢家得封汾阳王爵那年,彼时河东兵马渐强,因是守着边关, 战死的将士不少, 府中亦有数位男儿马革裹尸。
      家庙修成之日, 老王妃请了满河东的高僧齐聚,做了场盛大的法会, 既为先祖,也为麾下捐躯的将士们。
      后来, 这法会就成了定例。
      这些年里家庙几经修缮,请了僧人常驻, 每年法会时,除了谢家众人,那些记挂袍泽、感念将士的人家也会来。
      秦念月身在谢府,年年不落。
      但这回,她的心境显然格外不同。
      方才几位惦念县主的武将携女眷过来时,她竭力摆出王府女眷应有的端庄姿态,除了早就备好的糕点果脯外,还亲自泡茶相待。老太妃亲自教的姑娘, 泡茶插花的手艺无可挑剔,姿态优雅而行云流水,闲谈的氛围也极融洽。
      府里给她定亲的事已然传扬开,因是老太妃亲自挑选, 且对方门第也不错, 难免有女眷关怀此事,还拐着弯子夸赞她往后的夫家。
      来探她的武将多还记得县主当年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对她颇有期许, 即便不指望闺中女儿上阵领兵,言语之中也尽是勉励之语。都觉得她年纪渐长,出阁后定能有一番天地,不堕亡母凌云之志。
      秦念月只能假作欢喜。
      直到访客离开,她才觉得悲从中来。
      大抵是自幼聚少离多,加之幼年丧母,秦念月对母亲的记忆其实十分模糊,多半都是零星的琐事和县主战死时那场盛大的葬礼。占了大半篇幅的,反倒是后来旁人挂在嘴边,时常在她跟前念叨的旧日事迹。
      外祖母、舅舅们、县主旧部,乃至舅母武氏,每个人都对县主赞不绝口。
      秦念月却觉得那些事情遥远又陌生。
      比起靖宁县主养在父兄身边,自幼酷爱弓马骑射的飒爽性情,她是养在外祖母身边的遗孤。许是性情使然,许是闺中娇宠之故,她从没想过追随亡母的遗志自立天地,所思所求皆是后宅安逸、众人疼宠。
      仿佛这一切理所当然。
      如今她心事暗藏,却没人能够帮忙,过不了太久,还要被嫁出王府,成为别姓之人,再也没人给她遮风挡雨。
      秦念月越想越伤心,几乎憋出了泪花。
      门外忽然响起笃笃轻扣之声。
      她赶紧坐好,命丫鬟过去开门,待瞧清外头站着的人影,竟自鼻头一酸,道:“敬叔!”
      王知敬拱手为礼,“小主子!”
      “敬叔怎么又这样,你都是叱咤一方的将军了,可别再这样称呼我。快坐吧,我泡杯茶。”秦念月起身,朝着他屈膝为礼。
      众多县主旧部里,她与王知敬最熟。
      此人出身草莽,早先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兵,后来凭着一股不怕死的狠劲儿被县主挑中,随她一路杀伐,提拔成了副将。他对靖宁县主极为忠心,县主刚和离时,曾有一阵将女儿带到身边聊以慰怀,若忙于军务顾不上,都是王知敬去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