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历史古言 > 替嫁宠妃的养成日常 > 60、欢喜

60、欢喜(1/6)

      歇足之后, 阿嫣出门再战。
      ——实在是府里憋得太久,囿于王妃的身份不能任性,好容易由谢珽带出来, 自然要逛够了才行。
      何况魏州富庶一方, 物产颇丰, 从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到贵重的珍珠、绸缎, 当地产的笔墨纸砚,皆与京城不大相同。她也想买些带回去给双亲幼弟和徐元娥一家、京中旧友, 不负在魏州的整年时光。
      谢珽瞧她兴致极浓,怕那双绵软脚丫累坏了, 又找匹马骑着,慢悠悠逛来逛去。
      直到晚饭后,街市华灯初上。
      两人选了处菜肴精致的酒楼用饭,待茶足饭饱,已是戌时。
      初秋的夜凉爽宜人,窗外华灯点点。
      酒楼上下三层,借着地势之利,可瞧见河对岸有一处阁楼临水而立, 周遭悬挂了各色灯笼,流光溢彩。正逢月初,前半夜星斗灿烂而无蟾宫之明,如墨夜色笼罩中, 愈发显得那一处灯火通明。阁楼二层的凉台上, 有女子抱着琵琶临风坐着,周遭彩灯映照,泠泠清音渡水而来。
      阿嫣随手指了过去, “那是哪里?”
      “妙音楼。”
      谢珽见她微露茫然,又解释道:“是魏州最好的歌坊,里面有乐师也有歌伎,身世各异但都身怀绝技。”
      “夫君去听过呀?”
      “查案时去过,迎来送往闭门闲谈的地方,最宜换消息。”谢珽见她目光巴巴的黏在那边,眉梢微挑,“想去听?”
      “可以吗?”
      “你若想去,有何不可!”谢珽忽而起身,牵着她出了阁楼,经曲桥到了对面,堂皇而入。
      年少时,他每月也会跟朋友去两趟妙音楼,就着美酒听两首曲子,因出手阔绰且身份贵重,极受追捧。后来袭爵掌兵,挨个揪出藏在魏州的那些眼线,再去歌坊时,却都是查案抓人。且因那些消息关乎要害,连带乐师歌伎都带走了不少,令妙音楼冷清了许久。
      这会儿夜幕初降,生意正好,掌柜的挂了笑满场游走,招呼着公子贵客们,殷勤备至。
      一瞧见谢珽,差点吓出身冷汗。
      忙战战兢兢的赶过来,堆着满脸的笑恭敬拜见,“王爷贵足临贱地,不知有何吩咐?”
      “听曲。”谢珽淡声说着,视线瞟向雅间。
      后面徐曜掏荷包要给赏金。
      掌柜哪里敢收,忙招手叫了伙计,让他将最好的雅间给贵客腾出来,又亲自引着谢珽上楼,口中恭维道:“王爷为保河东百姓的安宁,舍身忘死,殚精竭虑,小的能靠这生意养家糊口,全赖王府庇护。今日难得王爷有雅兴赏光,小的孝敬都来不及,哪敢劳您破费。不知王爷今晚想听谁的曲子?”
      这倒难住了谢珽。
      毕竟,他有六七年没来这儿听曲了。当年那几个妙手弹奏的伶人,算来也都是嫁为人妇的年纪,想必已然不在。
      遂问道:“如今谁弹得好?”
      掌柜的忙说了几个名字,有擅长琵琶的,有擅长筝的,也有北梁来的女子弹得一手好胡琴,乃至箜篌笙箫,皆有擅长的。末了又道:“早些年给王爷抚琴的那位徐老爷子如今也还在,只是年轻人们静不下心不爱听,平常都在山里跟僧人们切磋。恰好郑刺史明日想听琴,他后晌回城,今晚恰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