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历史古言 > 我在东宫写小说 > 20、太学

20、太学(1/4)

      周承弋并不想去南书房,但事情容不得他拒绝。
      皇帝只是来通知他的而不是在征求意见,自顾自的说完,便让两个儿子退下了。
      周承爻倒是挺开心的道,“父皇准许你在宫内走动了,看来离禁令废止不远了。”
      “比起去南书房,我倒情愿待在东宫。”周承弋撇了撇嘴,说话的语气有些丧。
      周承爻忍不住笑着用手戳了他一下,“你怕不是被关傻了,放你出来你愿意非要钻回去。南书房有什么不好,教书之事自有翰林院学士和沈太师,你去大抵只会让你教一些简单的。”
      周承弋没这么乐观,他哀怨叹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南书房听课的都是谁。”
      “定国公小世子、裴将军三子、平南侯……加上各自的伴读,满打满算也就十人,怎么了?”周承爻思索着吐出几个名字,有些奇怪的看着他,“他们都比你小许多,莫非是哪个得罪了你?”
      “不是,哥,没人得罪我,我怕得罪他们。”周承弋指指点点,颇为深沉道,“你看他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重臣之子,再不济的也是个侯爵……搞不好要出事。”
      周承爻好笑的看着他:“……你是否忘了你也是皇子?”
      “那不一样。”周承弋理直气壮的摆手。
      周承弋愁的除了学生的身份之外,还有便是教的东西。
      周承弋有着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一个人的态度是能影响到很多人的,对于见过了二十一世纪繁华的他来说,这都是个愚昧而贫瘠的时代,这种愚昧和贫瘠它体会在方方面面。
      他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上的所有观点都能保证绝对符合时代,而这恰恰就是最致命的,他灌输的思想对于书中土著来说,或许是一剂凶猛无比的“毒鸡汤”。
      政治、文化、思想等,都是需要和时代相符合融洽才行的。
      影响小人物也就罢了,南书房那些来头可不小,身份最低的裴将军幼子裴晔拎出来,都能发挥出很大的能量。
      周承爻虽然不太懂他心中顾虑,却安慰道,“罢了,事情已然成定居,你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也只能如此。”周承弋苦大仇深的叹气,在心中庆幸:还好南书房还要一段时间才复课,他现在完全可以先做做教案什么的。
      然而两人都没想到,首先出现问题的居然是去太学听课的周承爻。
      太学和南书房是不一样的。
      时代的局限性无限拉高了读书的成本,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的扫盲行动,能够上得起私塾的大部分都是有些家底的。
      在士农工商阶级固化的如今,科举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比现代的高考还要重要一倍,而太学是萧国最高学府,也便是这个时代人人削尖了脑袋挤破头都想进的清华北大。
      想要入太学就读得基本条件便是要有功名傍身,其二便是得通过入学考试。因为每年招生名额限制十分厉害,入学考试的难度无限往科举会试靠拢,近几年甚至超过了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