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历史古言 > 我在东宫写小说 > 36、《穷书生种田》上刊

36、《穷书生种田》上刊(1/6)

      听政殿内气氛一阵凝滞, 周承弋有些发懵:什么叫房观彦身上流有前朝皇室之血?难道房丞相?
      不对,如果房丞相有问题的话,他现在根本不可能还好好的站在这里当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爷, 且并未受到牵连, 多半在此事件中还立了功。
      如此,那就只能是……
      周承弋突然想起至今为止他都未曾听人提起过房观彦的母亲。
      周承弋没有猜错。
      十二年前夏,陛下南巡遇刺中毒经久不愈, 遂三月未朝,其政务交由丞相主理, 三省六部协理。
      然机密不知如何泄露,孽党劫狱, 入刑部大牢如入无人之境,后因钟离元帅恰逢而败,贼寇尽数自尽,无一活口,此事不了了之。
      约半月后入秋之时方开朝,房丞相却突然表奏听审,其发妻孙氏近来形迹可疑, 与妄想反萧复启的前朝余孽党羽隐有牵扯,要求彻查。
      帝允,命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查, 终查出孙氏乃是前朝皇室之后,自封公主,自一开始接近还只是状元郎的房丞相便是另有图谋, 还查出其背后组织与先帝之死亦有牵扯。
      孽党伏诛,房丞相自摘官帽意欲引咎辞职。
      皇帝仁慈,念其对孙氏所做之事皆不知情, 为官多年兢兢业业不曾懈怠半分,改制推进新税法更是劳苦功高,虽有疏漏致使机密泄露、布防图被偷、刑部被劫,幸而未造成多少损失,又大义灭亲揭露此事请求彻查。
      故只降职发配沧州又罚俸三年,驳回辞官之陈词表奏。
      如此五年后,终得以还京述职,再度挂相。
      还京当日,帝率百官亲自出城数里迎之,曰:“朕之左膀今日复归矣。”
      房丞相当即泣不成声,跪地谢恩久久未起。
      只是房丞相虽官复原职再次得以重用,曾被誉为“小甘罗”的其子房观彦却是被逐出族谱抹除名姓前途无望。
      ——但这已经是房丞相能为他求来的最好的结果。
      房观彦当时已有十四五岁,少年本骄傲的背脊硬生生被打碎折弯。然他知其因由,心中悲戚却怨无可怨,也只能无可奈何随师远走他乡,自此数年不得归。
      而世人只知唐公之徒子固,千金欲求他一幅字画,以为他随师姓唐,哪里得知当年《讨胡试檄》意气风发的房观彦。
      今日之景与当年何其相似,一样的群起而攻之,一样的有一人为他申辩。
      只是那日的是父亲,今日的是殿下。
      不过此事周承弋暂且无从得知,他只能怀着一腔心思安静的站在一旁化身懵逼的猹,试图把瓜吃明白。
      房观彦坚定的回上首,断言道,“陛下,房观彦是生养于萧国沃土的子民,此生甘愿庸碌无为,也绝不会做那通敌叛国不忠不义之事。”
      “望陛下明鉴。”他字字铿锵。
      皇帝垂眸喜怒不辨的瞧了他须臾,突然开口道,“当年朕问你的那个问题,你还是一样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