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其他小说 > 食色性也 > 从小看大的人

从小看大的人(1/2)

    小时候非常崇拜周恩来总理,从方方面面的感知和了解,无不有一个莫名其状的高度。以至学课文《周总理,您在哪里》或《一件衬衫》,更是充满了无比的热情。慢慢随着年纪的增长,虽敬意还在,但那份热爱却减退了。用当时的想法,就觉得男儿志在四方、横行天下,怎么能在“衬衫”这类小事上如此婉曲?多年想来已是可笑了。这可以从总理逝世后,联合国因在降旗问题上,时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所发的“三问”(有哪一个国家的元首、政治家象周恩来那样德高望重?有哪一个国家的元首、政治家象周恩来那样一生只爱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妻子?有哪一个国家的元首、政治家象周恩来那样一生清白,在瑞士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去思考。寂寞寰球,有哪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当得起这“三问”?记得初看报道时眼睛不禁又湿了,随笔写下了“铁肩担当家国事,柔情常系平民心”的文字。老师教课文时讲究的是行文的“以小见大”,在我们心里矗立起的却是一个纯粹人格意义上的人。就象“主席”、“总理”不过是一种行政上的称谓,但人们在提起时心里油然涌动的却是深深的感情。
    曾经对某些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结果还是一名普通工人不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怎能是这样子呢?总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应是风云变幻、轰轰烈烈,应该“生得光彩,死亦痛快”。直到一天,接年迈的父亲来城里,谁知刚住一晚便要急着回去,问原因,他说放心不下家里的那些猪、羊,放心不下那块土地。心里忽然明白,每一个人最终要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可能千差万别,但每一个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就象我的老父亲,我相信当年他的愿望和理想肯定并不比我的稍为逊色,但在风雨过后,在经过一生敲敲打打的磨练之后,已凝聚成一种更为沉挚、更加平实的爱。
    一位身居要职的朋友不幸患上了癌症,在他最消沉的时候,许许多多他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在精神上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使他最终渡过了难关。一次陪他外出公干,他说:“其实身居高位并没有什么,人们最初尊敬你只不过是尊敬那个‘位子’,当什么时候人们已几乎忽略了你的职位而尊敬你这个人时,你才对得起那个位子,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我不知道对此该想什么或说些什么,但这句话一直让我记忆深刻。中国有句话叫“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真的很短,芸芸众生,弹指一挥,不论你是王侯将相,还是乡野小民。当暮年回望,雁声回荡,白发飘展在风里,我也不知道我们会组成什么样的图形。
    于是一些东西慢慢清晰,一些东西逐渐黯淡,但生命中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点点滴滴愈来愈感动着我们。当深夜众人都已睡下,清冷的街道上却总有那么一些人,拿着扫帚轻轻地拂去枯枝败叶,还天地一个明净。此时听来,那“沙沙沙沙”的声音极其响亮,同样感动着已逐渐炎凉的红尘。终于知道,每一天,每一个人,都要从那每一个细小之处找出一个支点,找到一种精神,从而塑造生命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