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其他小说 > 食色性也 > 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1/1)

    其实,这题目大了,准确的说就是“食物与思想”。比如,我刚才吃了两个馒头,坐在午后的公园里,阳光淡淡照耀,便开始设计中大奖之后怎么支配那一笔财富。房子买不买倒无所谓,先甩给房东一迭钞票,权作一年房租,省得天天象捉贼似的盯着我!车子嘛,我还不会开,以后再考虑不迟。饭店是要去的,让师傅把最拿手的只管上来。当然,也要干一点事业,开家公司弄个董事长坐坐也无妨嘛。尔后噫,这小妞不错,至于象韦小宝那样“拿她当老婆”么,我看不必了,但与其共进晚餐,甚至啊,是吧!而现在,我只想着如有一只焦黄的烧鹅,甚至面包也成,实在不行,就是刚才那两个馒头也凑合!
    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是基于食物之上,离开了食物,我们就象那条在沙地上翻蹦的鱼,没有几下子了。象杜子美,面对着丰盛的食物,他没有再“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他只想着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把它干掉,或者他想都没有想便直切主题,结果他噎死了(有一种说法认为杜甫是被食物噎死的)。所以我认为历代帝王实在太不高明,他一再感觉自己“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却独独忽略了人是最容易满足的(也可以说是最懒惰的)动物,只要能吃饱肚子,他管你当朝是张三李四。所以揭杆而起,所以拿着菜刀冲出家门,都是为了那一口饭的关系。
    但这口饭也有个度。俗话说“温饱思淫欲”、“肥头猪脑”、“一肚子好下水”等等,这便要生事,这便要斗蛐蛐儿,或者阿斗。又如陈希同,那肯定物质过剩,挺吓人的。不信,你还可以到发廊酒肆去看一看,那些都是标准的吃饱了的。于是我们又有所新发现,没有饭吃会死,就没有思想;吃得太饱会撑,则影响或误导思想。可见,这食物中有一种无解的毒素,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有益,越过某种程度将导致不治。前辈有明言,“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劳其”、“饿其”,瞧见没有,要“饿其”,就象我现在,便处于大任前的“饿其”阶段!
    外国人聪明,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小老鼠分成两拨喂养,一拨吃喝不愁,一拨只吃半饱,如此下来,第二拨竟比第一拨多活了一倍的寿命。至于两拨老鼠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他们没有公布,但我们不难猜测,有史以来所有思想者和革命者肯定都处于“半饥半饱”群体。那么对于每一个人所作的功绩和创造性就不难区别了,那就是看谁更趋于饥与饱的中间值!那么,如果有人在海吃海喝时还说他想着人民的疾苦,我是宁愿饿死也不相信的,那充其量只是一个畅销的政治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