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短篇女频 > 太女观察日志 > 第11章 长宁十年(8)

第11章 长宁十年(8)(1/5)


  非蓝蔚不可的事情要发掘出来,还是靠着跟着谢祯工作时的灵光一现。
  秦王到的那天晚上,黄琛送来了谢祯要的名册和山林志。
  “二十万人,一户五十亩,粗估也要五百万亩田地,安徽现有田地总共才将近七百万亩,怎么可能分得出这么多给迁民,况且大部分驻军在六安,军田就必须分布在附近,那么必要开垦。”谢祯只粗粗看了各区总册,又翻开山林志,到了六安部分,她似乎早有预料,指着一处数字抬起头看着蓝蔚,“你看看这个。”
  山林志上记载六安山地、丘陵面积较大,战乱之前种茶较多,间有广泛的桑树种植。
  蓝蔚这才明白谢祯看山林志的用意,也是,她小时候记忆力就好,应该是记得家附近茶树桑树较多的,怕是早就想到分田与地理环境的冲突。
  “一个建了中都,十之六七本来都是林地茶园的地方,哪里有粮食田分给驻军?”谢祯又扶着自己脑袋坐了下来,左手食指指节在桌案上一轻一重地敲着,这是她长思的惯有动作。
  她没有在等待蓝蔚的回答,片刻后她说:“这边还有楠木林,虽然似乎并不足够繁茂,叫他们砍了,既省了从北方多拉一批木料来建城,又可腾出地方;宋代靖康之乱,流民到长江无闲田隙地,有圩田之举,六安湖泊陂塘也多,不知道可不可以效仿?”
  砍树就是毁林开荒,圩田就是围湖造田,蓝蔚脱口而出“不行”,都忘了往常这种情况并不是谢祯在询问意见。谢祯意外地得到回应,有些惊讶,微微抬起头看着蓝蔚:“为何?”
  蓝蔚作为文科生,当然把围湖造田的危害背得门儿清,什么湖容减小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什么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但古代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她讷讷地开口:“不是后来发洪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