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慕文学 > 其他小说 > 食色性也 > 欲说还休河南人

欲说还休河南人(1/1)

    自从《南方都市报》开辟了“老乡”版,我每期都要看,我想,这可能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可我想看又怕看的“河南老乡”始终没有出现,直至今天(3月27日)这个版开始寻呼“河南老乡”,忍不住想提起笔。
    说起河南人,就有一种尴尬。听说新疆一带把河南人列为了第三大敌人,只因改革开放初期,河南人把他们坑得太苦,于是考卷上的一道政治题被学生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河南人的形象。而流传更久的一句俗话叫“山东响马山西贼,河南是个溜光锤”,响马和贼者,毕竟还有一份豪勇和智慧,可是溜光锤,却是十足的地皮无赖。前些年《读者》曾刊出一篇描写河南人“恶劣嘴脸”的文章,伴随着它庞大的发行量,河南人的负面形象更是“名扬四海”,以至有种说法,在有些省份凡生意往来,不是河南人则还罢了,如是河南人,立刻免谈。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今的河南人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创业或者漂流,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也因为以上原因,河南人在家门外总显得不够大气,甚至活得委屈。在我刚到广州的九八年,《南方都市报》曾用一个版的版面介绍“新客家人”,也就是流落在广州的河南人,记得有《南风窗》主编秦朔、《南方周末》的美编赵晓初、服装设计师刘洋、歌手陈明等。当时看后心里不禁感觉热热的,这才真正的河南人,才是质朴、灵气、拼博进取的河南人。
    河南人向来吃苦耐劳,不服命运的安排,譬如“红旗渠”;而在前些年,我到一个县去采访,街边墙上到处涮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字。河南人极能适应形势,把握潮流,譬如在八十年代就先后出现了震动全国的“亿元村”刘庄和南街村。河南人憨厚,这一点,凡看过春节晚会上陈佩斯和“小香玉”演的小品《狗娃的婚事》,以及中央台曾在黄金时段播放的《史来贺》和阎连科的《乡里故事》,肯定印象深刻。
    小时候家姐喜欢戏剧,而我热爱歌曲,有次争执时我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喜欢唱戏的。”谁知说这话没几年,在我的磁带、光盘里就开始出现了戏曲片断,而现在打开电视时,更是常常停在戏曲就不想动了。一嗓子豫剧唱起来,直让你心弦发颤,勾魂动魄,思乡之情愈切。
    当年因工作关系,我走遍了河南大部分城乡,我的家也随着我的关系从濮阳、郑州后又洛阳。在外漂泊的今天,我曾邂遇过各式各样的河南人,可惜均无缘交往,一聆乡音。现在借“老乡”一角,让我们谈一谈出门在外的欢乐与艰辛。
    ;